茶韵飘香

临海蟠毫

2010-05-13 10:58

【产地】
  临海蟠毫茶产于浙江省临海市灵江南岸的云峰山,属绿茶类。
  【历史】
  临海蟠毫是浙江新开发的名茶,1979年开始试制,经过不断改进提高,于1982年定型。蟠毫茶外形蟠曲,芽叶肥嫩,满披银毫,叶色隐翠, 茶香浓郁,汤色嫩绿,叶底明亮,色、香、味、形俱佳。
  【工艺】
  炒制的基本工艺是杀青,做形初干(揉摩理条),烘干三道工序。成品的临海蟠毫卷曲披毫,色泽银白隐翠,滋味鲜浓栗香,汤色嫩绿明亮,叶底肥嫩成朵。
  被列为农牧渔业部在浙江建立的七大名茶基地之一,有茶园面积200多公顷, 年产量1500公斤左右,远销京、津、沪、杭、宁等地,并参加日本茶道展,深得好评。

      临海蟠毫特点:临海蟠毫是用"福鼎白毫"茶叶品种的新芽加工而成,外形蟠曲似螺,银毫披身,色泽银绿隐翠,香气持久.氨基酸,茶多酚含量高等品质特征.每千克成品茶,含完整茶芽5.621万个.冲泡时白毫上下翩滚,使雪花飞舞,而后芽头鼎立,色香味形,湛称四绝.

     临海蟠毫茶品饮,冲泡时水温以80℃左右为宜,玻璃杯或白瓷茶杯均可,一般可续水冲泡2—3次

 

      千年茶史的制作功夫,形成了临海蟠毫繁多的花色品类。按采制季节迟早可分为“雷鸣”、“明前”、“清明”、“谷雨”等茶,按形状分为“雀舌”、“凤眉”(或凤眼)、“珍眉”、“秀眉”、“蛾眉”等,按标号分为“天上丁”、“一生春”、“七杯茶”(或碗茶)等。其中,“雷鸣”、“雀舌”、“珍眉”等最为名贵。如“雷鸣”茶是用早春响雷时节采的芽茶制成,冲泡后芽尖向上,竖直悬浮于杯中,犹如破土春笋,景趣可人。“雀舌”则一枪一旗形似鸟雀之舌。近年来,研制开发的临海蟠毫有扁、针、螺、条形状各异的系列产品,有临海毛尖、四季春、清水绿、迎春绿、白玉螺、毫芽、翠芽、银针、银芽、松针、雀舌、螺茗、松子茶、龙珠、绣球等20个产品,畅销京、津、沪、浙、皖等地,以“临海蟠毫”为原料研制的“临海银毫”等特种茉莉花茶,亦享誉中华,行销国内外,深受消费者青睐。
临海蟠毫采用的原料因花色品种不同而异。如雀舌和凤眉等传统珍品,选用叶质肥厚、持嫩性强的临海菜茶品种的芽叶为原料。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制500克干茶约需3万个左右芽叶。新创制的名茶如清水绿等,则选取大、中叶种的芽叶为原料,采摘标准以一芽二叶初展为主,制500克干茶需7000个左右芽叶。
临海蟠毫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主要设备有连续滚筒电热恒温杀青机,40型或45型揉捻机,自动百叶烘干机等。加工工艺有凉青、杀青、揉捻、烘干(毛火和足火)四道工序。杀青掌握“高温、控热、少量、短时”的方法。筒温240至260℃,电热控制,前高后低。起锅摊凉散热后再行揉捻。
揉捻时采用“小机、适量、轻压、短揉”的技术措施,达到条索紧结、色泽翠绿、香味清鲜的目的。40型揉捻机投叶量7.5至10公斤,45型揉捻机投叶量10至12.5公斤。转速55转C分。烘干毛火掌握“薄摊、高温、快烘”的原则。足火掌握低温慢烘,达到干度内外均匀一致,香高而鲜爽的目的。毛火烘温115℃左右,含水量15%至20%。足火烘湿90至95℃,含水量6%左右。
临海蟠毫具有“三绿”特色,即色泽翠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且外形条索嫩匀、锋苗挺秀、茸毫显露,香似珠兰花香,芬芳鲜爽,滋味浓厚回甘,犹如新鲜橄榄,汤色清澈明亮,经泡耐饮,冲泡3~4次,茶味犹存。饮之幽香四溢,齿颊留芳,令人心旷神怡。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