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12 22:23
贵定云雾茶也叫鸟王茶,早在元、明、清时期就成为皇家贡品。康熙《贵州通志》(1673年),民国《贵州通志》(1948年)等史籍志书均有“黔省各属皆产茶,贵定云雾山最有名”及云雾茶“为贵州之冠,岁以充贡”之记载。
...
2010-05-12 22:17
类别:绿茶
产地:江苏苏州
品质特点:条索秀丽带弯曲,茸毫显露,银白隐翠,香气清鲜,滋味醇和鲜爽,汤色绿而明亮,叶底嫩匀成朵。
炒制工艺:其炒制工艺分摊青,杀青,热揉,整形,提毫五道工序。
标准采摘,精细拣剔,热中做形,一锅到底,是天池茗毫的采制特点。茗毫采摘标准:1级茶一芽一叶初展占总量的50%以上,芽长2.6~3.6厘米。鲜叶进厂后必须进行拣剔,保持芽叶均匀一致。通常,炒制500克1级茗毫约需3万个左右芽叶。炒制工艺分摊青、杀青、热揉、整形、提毫五道工序。从杀青到提毫全程均在锅内连续炒制,一气呵成。整形和提毫是茗毫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炒制时在直径60厘米、清洁光滑的锅内进
2010-05-12 22:12
产地: 湖北当阳境内的玉泉山
类别: 绿茶
茗生此中石,
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
采服润肌骨。
唐·李白...
2010-05-12 22:09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蒙顶茶产于地跨四川省名山、雅安两县的蒙山,四川蒙顶山上清峰汉代甘露祖师吴理真手植七株仙茶的遗址。蒙顶甘露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被尊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蒙山位于四川省邛崃山脉之中,东有峨眉山,南有大相岭,西靠夹金山,北临成都盆地,青衣江从山脚下绕过.立足峰顶,“仰则天风高畅,万象萧瑟;俯则羌水环流,众山罗绕;茶畦杉径,异石奇话,足称名胜”,因此有“猛杉之颠多秀岭,恶草不生生淑茗”的说法。清代徐元禧有诗云:“五顶参差比,真是一朵莲”。如此秀丽的猛杉,孕育出了这里的名茶,由于蒙山茶主要产于山顶,故被称做“蒙顶茶”。
蒙顶甘露茶形状纤细,叶整芽泉,身披银毫,叶嫩芽壮;
2010-05-12 22:07
龟山岩绿,产于湖北省麻城县龟峰山的东南沟、大块地、龟尾、梨树等一带。龟山峰位于大别山南端,蜿蜒15余公里,有薄刀峰、望鼓楼、拴马桩、龟尾及龟头等峰,其中尤以主峰——龟头峰,自然风光独秀,岩石嶙峋,群峰耸立,林木葱翠,清水潺潺,茶树多生长于这里沿峰山坑岩壑间,因而所产之茶,名曰龟山岩绿。
这里产茶历史已很悠久。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曾游过龟山,并在山边下棋,品尝过岩绿茶。龟山峰顶,有能仁古寺,三国时曹操曾带兵到此,对岩绿茶亦倍加赞赏。1962年5月,董必武亦曾游览此山,盛赞这里的风景与茶叶。
...
2010-05-12 22:04
【类别】:绿茶
【产地】:湖北省麻城市龟峰山
【简介】
龟山岩绿茶产于大别山南麓的湖北省麻城市龟峰山。这里风景秀丽,岩石嶙峋,群峰耸立,林木葱翠,溪水潺潺,鸟语花香,茶树多分布在海拔600——1000米的龟尾、大块地、柿饼山等半高山地带,山间日照时间短,昼夜温差大,气候变幻莫测,尤其是在春夏之交,山间多为云雾笼罩。该地土层深厚肥沃,富含丰富的有机质及矿物质,PH值5.5左右,年平均气温16℃,夏季极端最高温不超过32℃,无霜期230--240天,降水量为1200~1300MM,相对湿度80%,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宜茶之所。
【历史渊源】
龟山岩绿史称龟山云雾茶,早在唐代,茶圣陆
2010-05-12 21:58
九华毛峰,属绿茶类名茶。产于安徽省青阳县九华山区。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方圆一百多平方公里,山色奇秀,中心在九华街,有"九华一千寺,洒在云雾中"之说。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游九华山后写下"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绣出九芙蓉"的诗句。九华山奇峰峭壁,共有九十九座山峰,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现存有化城寺、甘露寺、慧居禅寺等古刹七十八座,佛像一千五百多尊,明万历皇帝圣旨、藏经及众多的佛教文物。
九华山的茶产区主要分布于青阳县城南的主峰十王峰,在千米以上的高峰还有莲花峰、天华峰、天柱峰、翠峰、独秀峰、五老峰、沙弥峰、云外峰、七贤峰、罗汉墩等地,在地理上北临长江,南连黄山
2010-05-12 21:53
【类别】:绿茶
【产地】:安徽省宣城市北敬亭山
敬亭绿雪产于安徽省宣城市北敬亭山。敬亭绿雪形似雀舌,挺直饱润,色泽嫩绿,白毫显露,嫩香持久,回味甘醇。分为一、二、三共四个等级。饮评者有诗赞誉:形似雀舌露白毫,翠绿匀嫩香气高,滋味醇和沁肺腑,沸泉明瓷雪花飘。
[编辑本段]历史渊源
敬亭绿雪产于安徽省宣城市北敬亭山。宣州产的茶叶以“敬亭绿雪”、“高峰云雾”和“水东横纹”闻名,其中以“敬亭绿雪”最为著名。“敬亭绿雪”久负盛名,《宣城县志》上记载有:“明、清之间,每年进贡300斤”。清康熙年间(1662-1722),宣城诗人施润章在京都翰林院修明史,饮敬亭绿雪后即作诗赞:“馥馥如花乳,
2010-05-12 21:51
【来源】
据《宁国府志》记载:“宋时泾县有茶树四百万六千六百八十七株”。据考证,涌溪火青起源于明朝。关于它的来历,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涌溪有一位名叫刘金的秀才,外号罗汉先生,一年春天在涌溪弯头山发现一株“金银茶”(半边黄叶半边白叶的茶树),便采回细嫩芽叶创制成“涌溪火青”,后进贡皇帝,火青随之广为传名。
【产地】
涌溪火青茶属珠茶,产于安徽省泾县城东70公里涌溪山的丰坑、盘坑、石井坑湾头山一带。《泾县志》上曾描述道:“由磨盘山(今盘坑)南趋至溪溪山广袤三十余里,多产美茶并杉木”。这一带山高林密,谷深溪涌,云雾缭绕,花草丛生,生态条件得天独厚。据测定,该地区年降雨量约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