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13 10:37
【简介】
齐山翠眉,新创名茶。产于金寨县的齐云山。“齐头绝顶常为云雾所封,其上产茶甚壮,而味独特”(《六安州志》第52卷)。“齐山名片”为“六安瓜片”之极品。茶季开采后,展开叶扳下制作齐山名片等高档瓜片,其顶端嫩芽则用于制作翠眉。该茶纤细修长,微弯似眉,色泽翠绿,带有青花香气,故名之“翠眉”。1986年试制以来,先后获得皖西名茶和省优名茶称号;1989年被农牧渔业部评为部优名茶。1987年在广交会上展销,为德国、新加坡等外商指订商品。
齐山翠眉缘产金寨县齐云山而得名,1987年被列为安徽省十大名茶之一。“齐头绝顶常为云雾所封,其上产茶甚壮,而味独特”(《六安州志》第52卷)。齐山翠眉
2010-05-13 10:23
【类别】:绿茶
【产地】: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一带
【简介】
天柱剑毫产于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一带,属绿茶类。...
2010-05-13 10:16
【简介】
茅山青峰茶产于金坛市茅麓镇。上世纪40年代开始生产,当时称旗枪。于1983年定今名。
【品质特征】
茶叶外形扁平,挺直如剑,色泽绿润,平整光滑,内质香气高爽,鲜嫩高长,汤色绿明,滋味鲜醇,叶底嫩绿明亮完整。
【社会评价】
1995年金坛被命名为“中国绿茶(名茶)之乡”。茅山茶品种多、质量优,其中“茅山青峰”获国家金奖,“雨花”、“雀舌”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畅销国内外,金坛茅麓茶场还被定为国家级茶叶良种繁育场。
【地理条件】
金坛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四季分明,雨量充足,金坛传统农业以“调整结构、提高效益、富民强市”为目标,种、养、深加工一条龙,贸工
2010-05-13 10:11
【类别】:绿茶
【产地】:江苏省无锡市郊区
【简介】
无锡毫茶产于美丽富饶的太湖之滨的无锡市郊,这里群山环抱,四周丘陵起伏,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山下太湖烟波浩渺,碧水荡漾。无锡北面惠山的惠山泉素有“天下第二泉”之称。名湖、名泉、名茶三者汇为一体,相得益彰。
无锡地处江苏南部的水网区域,属海洋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5.5℃,日照适宜,日照年时数2064,年降雨量877.5~1438毫米,年相对湿度80%以上,优越的生态条件适宜于从福建引进的无性大毫良种的生长。该种具有吐芽早,萌发力强,芽头肥壮,茸毫特多和内含成份丰富的特点。...
2010-05-13 10:06
【类别】 绿茶
雨花茶因产南京雨花台而得名。 雨花茶创制于1958年,算不上是历史名茶。
南京雨花茶,注册商标“中山牌”。是60年代我国绿茶中崭露头角的新品名茶。因产于江苏省南京市的产有晶莹圆润、五彩缤纷的雨花石的雨花台而得名。从1958年开始研制,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
雨花茶的采摘精细,要求嫩度均匀,长度一致,具体标准是采摘半开展的一芽一叶为原料。...
2010-05-13 09:59
【类别】:绿茶
【产地】:江西省婺源县
【简介】
婺源茗眉产于江西婺源县,属赣东北山区,1985年创制。婺源历来产茶以量多质优著称,当时婺源隶属安徽,闻名中外的“屯绿”,其中部分产于婺源。...
2010-05-12 23:42
亦称婺州东白、东白春芽,东白茶。产于浙江省东阳市的东白山和磐安的大磐山一带。因历史悠久与品质优异而著名。东白山位于东阳之东北,与诸暨、嵊州接壤。群山峰峦起伏,崇峻崔巍,山上终年绕雾,峻岭平川时隐时现。隋开皇九年(589)设置婺州,唐改名东阳郡,宋称婺州东阳郡(治今浙江金华),故历史上东白茶,有“婺州东白”和“东阳东白”之称。
东白春芽在清明到谷雨之间采制。一般是中低山茶园先开采,高山茶园稍后采。采时按一芽一叶至二叶初展的标准采摘,芽叶长度不超过3厘米。东白春芽加工工艺分摊放、杀青、炒揉、初烘、复烘等工序。采下的鲜叶经拣剔后摊放,时间视天气、湿度和鲜叶情况而定。
溪漳有清流激湍,山间多茂
2010-05-12 23:36
金华旧为婺州治,婺州举岩,又称金华举岩,属半烘炒绿茶,产于浙江金华北山村一带。产地峰石奇异,巨岩耸立,此石犹如仙人所举,因而此处所产之茶名曰“举岩茶”。因其汤色如碧乳,古时称婺州碧乳茶。
金华,古称婺州。婺州举岩茶,纠缠于金华县。位于成北的金华山,海拔高150~1200米,绵延250平方公里,像一条长龙横卧于古婺大地,历来一道教名山和溶洞、山林景观著称于世。
金华山峰巍峨,林海苍茫,山泉曲曲,云树重重,溶洞争奇,寺观竞荣,是著名的风景区,被誉为千古神山。
婺州举岩茶原产于金华北山,这里群山起伏,森林茂密,云雾茫茫,岩洞奇特,具有水石奇观、风雾奇观和洞天奇观独特景观。
品质特征编辑
2010-05-12 23:28
婺州举岩,又称金华举岩,属半烘炒绿茶,产于浙江金华北山村一带。
举岩茶品质特征为:外形茶条紧直略扁,茸毫依稀可见,色泽银白交辉;香气清香持久,具有花粉芬芳香味,滋味鲜醇甘美;汤色嫩绿清亮,叶底嫩绿匀整。
举岩茶采于清明至谷雨间,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炒制1千克干茶需采6万个左右的芽叶,经摊(摊青)、炒(杀青)、抓(整条)、挺(挺锅)、烘(烘干)5道工序制作而成。工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创新,从而保持举岩茶独特的色、香、味、形。举岩茶又因其汤色如碧乳(古称“婺州碧乳茶”)。
“婺州举岩”和“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名茶的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