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04 10:08
茶话会是近代世界上一种时髦的集会。它既不像古代茶宴、茶会那样隆重和讲究,也不像日本“茶道”要有一套严格的礼仪和规则,而是以清茶或茶点(包括水果、糕点等)招待客人的集会,有时也用于外交场合。
追根溯源,茶话会是在古代的茶宴、茶会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那种费时忘业、花费很大的茶宴和茶会已成为历史,但集会品茶,互相交换意见,发表各种见解,畅谈友情的内容却被保留下来了。如今的茶话会,是在一杯香茶吸引下的一种饶有兴趣的集会。由于茶的成分——
咖啡碱、茶多酚和芳香油的作用,对人的神经起着温和的刺激作用,使人精神振奋,感觉愉快,机智敏捷,思路顿开。参加茶话会不但在身心上得
2010-05-04 10:07
我国是札仪之邦,客来敬茶是我国人民传统的、最常见的礼节。早在古代,不论饮茶的方法如何简陋,但它已成为日常侍客的必备饮料,客人进门,敬上一杯(碗)热茶,即表达了主人的一片盛情。在我国历史上,不论富贵之家或贫困之户,不论上层社会或贫民百姓,莫不以茶为应酬品。
敬茶,不但要讲究茶叶的质量,还要讲究泡茶的艺术。有些时候,有人还有看人“下茶”的习惯。当然,这是不足取的。
相传,清代大书法家、大画家郑板桥去一个寺院,方丈见他衣着俭朴,以为是一般俗客,就冷淡他说了句“坐”,又对小和尚喊“茶!”一经交谈,顿感此人谈吐非凡,就引进厢房,一面说:“请坐”,一面吩咐小和尚“敬茶。”又经细谈,得知来人是
2010-05-04 10:05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义之邦,无论贫富,大凡家有客至,以茶待客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待客用茶应做到:茶叶质量好,沏茶水质好,茶具质地好,泡茶调制好,待客礼貌好。
如在华北、东北,老年人来访,宜沏上一杯浓醇芬芳的优质茉莉花茶,并选用加盖瓷杯;如来客是南方的年轻妇女,宜冲一杯茶叶淡雅的绿茶,如龙井、毛尖、碧螺春等,并选用透明玻璃茶杯,不加杯盖;如来访者嗜好喝浓茶,不妨适当加大茶量,并拼以少量茶末,可做到茶汤味浓,经久耐泡,饮之过瘾;如来客喜啜乌龙茶,则用小壶小杯,选用"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岩茶"招待贵客;如家中只有低级粗茶或茶末,那最好用茶壶泡茶,只闻茶香,只品茶味,不见茶形。
以上就
2010-05-04 10:04
在我国,以茶待客的礼仪由来已久,据文献记载,江南一带,在两晋、南北朝时,“客坐设茶”,便已成为普遍的待客礼仪。到唐朝,它更发展为全国性的礼俗。如刘禹锡《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吟:“客至茶烟起,禽归讲席收”;白居易《曲生访宿》称:“林家何所有,茶果迎来客”;李咸用《访友人不遇》记:“短棒应棒杖;稚女学擎茶”;以及杜荀鹤《山居寄同志》所说:“垂钓石台依竹垒,待宾茶灶就岩泥”,等等。
以茶叶相馈赠,在我国历史上实际出现很早,但在唐朝以前的文献中记述不多,在《全唐诗》中馈赠茶叶成为常见的题材。如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柳宗元《巽上人以竹间自来新茶见赠酬之以诗》、白居易
2010-05-04 10:01
抓一把茶叶,开水冲泡后饮汁弃渣,这是现代人最常见的饮茶方式。但是,我国茶文化专家对西南地区各民族“吃茶”习俗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大规模调查后发现,在茶叶原产地及其周边的若干个省的山区,苗、侗、瑶、傣、仡佬、土家等族人民至今仍保存着客来请“吃茶”的习俗。
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利用茶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从生晒药用、熟食当菜、烹煮饮用到今日之冲泡直饮,茶已成为全世界青睐的健康饮品。西南农业大学教授刘勤晋说:“除少数民族‘吃茶’外,边远山区的汉族也有‘吃茶’的习俗。‘吃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茶中加入许多佐料或香料,和着一起吃;一种是把茶跟粮食加在一块
2010-05-04 10:00
饮茶,以茶水待客,也是布依族人的习俗。一有客人来到布依族人的家中,主人往往先递上烟,然后敬茶。
布依族人用的茶叶都是自采自制,有时也上山去采些和茶叶一样能泡开水饮用的其他植物的嫩叶,然后和茶叶一起进行加工,再加入金银花制成混合茶叶。这种混合茶叶的味道特殊,芬芳醇美,还具有清热提神的作用,泡出来的茶水是很好的饮料。在贵州北盘江畔布依人居住的地区,出产一种坡柳茶,以前曾作为地方名产进贡给皇帝。坡柳茶加工精细,成色均匀,质地优良,茶味醇正,是茶叶中的上品。现在的坡柳一带,家家户户都善于加工茶叶,饮品也很讲究。
布依人制作的茶叶中,另有一种茶叶很有特色,相当名贵,而且味道别具一格,这就是
2010-05-04 09:59
在我省西部大理地区为中心的玉洱银苍间,回族作为信仰伊斯兰教的世居民族,同其他世居兄弟民族和谐共融,在固守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引承接了周围兄弟民族的优秀养份,立足于自身的环境特点,创造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宗教文化,饮食文化……其中也包括其茶文化。
回族禁酒,宴宾待客,以茶为敬,这是与其他周围少数民族以酒为敬最根本的区别,所以在宴请待客、节日礼仪、婚丧嫁娶中均是以茶为敬,这也是惟回族独有。在大理、巍山、洱源一带回族之间的礼仪交往都是敬送糖、茶为主,看望老人不能空手前往,都要准备一份上好的茶叶和糖;回族家请“园经客”(在特定的纪念日敬诵全本《古兰经》而邀请亲朋好友团聚),被邀者一般都要送
2010-05-04 09:58
中华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民俗也多姿多采。而饮茶是中华各族的共同爱好,无论哪个民族,都有各具特色的饮茶习俗。现将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日常饮茶品类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
(01)藏族:酥油茶、甜茶、奶茶、油茶羹。
(02)维吾尔族:奶茶、奶皮茶、清茶、香茶、甜茶、炒面条、茯砖茶。
(03)蒙古族:奶茶、砖茶、盐巴茶、黑茶、咸茶。
(04)回族:三香碗子茶、糌粑茶、三炮台茶、茯砖茶。
(05)哈萨克族:酥油茶、奶茶、清真茶、米砖茶。
(06)壮族:打油茶、槟榔代茶。
(07)彝族:烤茶、陈茶。
(08)满族:红茶、盖碗茶。
(09)侗族:豆茶、青茶
2010-05-04 09:56
西藏有"世界屋脊"之称,茶叶是当地人民补充营养的主要来源,因此成了西藏人民不可缺少的生活食品。目前,西藏的年人均茶叶消费量达15公斤左右,为全国各省、区之首。
藏族饮茶,有喝清茶的,有喝奶茶的,也有喝酥油茶的,名目较多,喝得最普遍的还是酥油茶。所谓酥油,就是把牛奶或羊奶煮沸,用勺搅拌,倒入竹桶内,冷却后凝结在溶液表面的一层脂肪。至于茶叶,一般选用的是紧压茶类中的普洱茶、金尖等。酥油茶的加工方法比较讲究,一般先用锅子烧水,待水煮沸后,再用刀子把紧压茶捣碎,放入沸水中煮,约半小时左右,待茶汁浸出后,滤去茶叶,把茶汁装进长圆柱形的打茶桶内。与此同时,有另一口锅煮牛奶,一直煮到表面凝结一
2010-05-04 09:55
若至维吾尔族人家作客,一般由女主人用托盘向客人敬第一碗茶。第二碗开始,则由男主人敬。倒茶时要缓缓倒入茶碗内,茶不能满碗。客人如不想再喝,可用手将碗口捂一下,即是向主人示意:已喝好。喝完茶后,还要由长者作"都瓦"(默祷)。作都瓦时,要将两手伸开合并,手心朝脸默祷几秒钟后轻轻从上到下摸一下脸,"都瓦"即告完毕。主人作都瓦时,客人不能东张西望,嘻笑起立,需待主人收拾完茶具后,客人才能离席,否则视为失礼。维吾尔族人分居于新疆天山南北,饮茶习俗也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别。北疆人常喝奶茶,一般每日需"二茶一饭"。喝奶茶时,常以一种用小麦面制成的圆形面饼"馕"(为民族传统面食)佐食。北疆伊犁地区的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