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04 15:46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近年来,普洱茶在佛山长驱直入,成为众多佛山人熟稔的饮品。实际上,除了云南普洱茶,其他茶类如福建铁观音、西湖龙井等在佛山也随处可见。
茶除了热饮,还可以制作成茶食、茶点、茶菜等等,就是以茶作主料,或者作点缀,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在佛山人的餐桌上,赋予淡雅意境。
一杯茶,一种茶的佳肴,加上古韵幽幽,余声袅袅的茶艺馆成为佛山人的一种休闲方式。以茶入菜,以茶入点心等茶食相融成为了茶文化的延伸。
玫瑰红茶盏
陶瓷茶盏造型精巧大方,口大底深,胎骨较厚,黑而润泽,纹理清晰,富有典雅的民间风格,相传在宋朝时已经被广泛流传
2010-05-04 15:43
茶膳是将茶作为菜肴和饭食的烹制与食用方法的总和,是一种大众化的茶叶消费新方式,是茶叶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
茶膳的起源与现状
中国是茶的发祥地,从公元前的周朝初期就开始吃茶叶了。《诗经》云:“采荼薪樗,食我农夫。”东汉壶居士写的《食忌》说:“苦茶久食为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唐代储光羲曾专门写过《吃茗粥作》。清代乾隆皇帝多次在杭州品尝名茶龙井虾仁。慈禧太后则喜用樟茶鸭欢宴群臣。云南基诺族至今仍保留着吃凉拌茶的习俗。
进入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和茶文化事业的发展,茶膳开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广东早茶进军全国大城市;台湾有茶宴全席以及茶果冻、茶水羹、得意茶叶蛋、
2010-05-04 10:42
祭天祀祖是封建中央朝廷虔诚祭祀神灵的大典,所有祭祀用品均有严格规定,并且非常讲究。蒙顶皇茶就是规定用品之一,它采摘的时间、地点、制作均有严格规定,不得造次。蒙山胜景之一皇茶园内的茶,就是当年规定的祭祀用茶。
皇茶园始建于唐代,呈长方形,长7米,宽5米,四周有石栏围护,栏高l.2米。正面有双扇石门,门上横额书“皇茶园”,两侧镌刻着“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对联,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正式命名。园内有仙茶七株,相传为西汉时邑人吴理真(号“甘露大师”)亲手种植。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蒙顶茶开始入贡皇室,“皇茶园”从此名扬神州。皇茶的采摘和制作尤为神圣。旧时,历代名山县地方官
2010-05-04 10:40
祭祀是我国古代社会中较婚姻更为经常的一种礼制和生活内容。那么,茶是什么时候开始用来作祭的呢?一般认为,茶是在被用作饮料以后,才派生出一系列的次生文化的。这也即是说,只有在茶叶成为日常生活用品之后,才慢慢被用诸或吸收到我国礼制包括丧礼之中。我国随葬用的明器,《释名》称“送死之器”,主要是一些“助生送死,追思终副”的物品。至于祭礼,如东汉阮瑀在七哀诗中所吟:“嘉肴设不御,旨酒盈觞杯”,都是死者生前享用和最喜欢吃的那些东西。在上引诗句中,可以约略看出,我国大致在东汉时,至少这时的北方,还没有用茶来作祭礼。
我国以茶为祭,是在以茶待客,大致是两晋以后才逐渐兴起的。从文献记载来看,如唐代韩
2010-05-04 10:39
在我国五彩缤纷的民间习俗中,"茶"与丧祭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无茶不在丧"的观念,在中华祭祀礼仪中根深蒂固。
祭祀用茶早在南北朝时梁朝萧子显撰写的《南齐书》中就有记载:齐武帝萧颐永明十一年在遗诏中称:"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以茶为祭,可祭天、地、神、佛,也可祭鬼魂,这就与丧葬习俗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上到皇宫贵族,下至庶民百姓,在祭祀中都离不开清香芬芳的茶叶。茶叶不是达官贵人才能独享,用茶叶祭扫也不是皇室的专利。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在较大程度上保留着以茶祭祀祖宗神灵,用茶陪丧的古老风俗。
用茶作祭,一般有三种方式:以茶水为祭,放干茶为祭,只
2010-05-04 10:31
茶性纯洁,茶树多籽(子)这两个特性暗合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因此,在民间婚俗中,汉族人常以茶象征纯洁无瑕的爱情和多子多福,并应用于婚庆礼仪之中,作为“聘礼”和“彩礼”。
湖南浏阳地区有“喝茶定终身”的风俗,青年男女由媒人约定日期,引男方到女方家见面。若女方同意,便会端茶给男方喝;男子认为可以的,喝茶后即在杯中放上“茶钱”(多少不限,但必须是双数),喝过茶这婚姻便有成功的希望了。湖南沅江等地有以请茶、吃鸡蛋来表示对婚事意见的民俗。如女方去男家,男方看中意的拿出3个以上的鸡蛋,不中意的拿两个鸡蛋出来。女方看是3个以上的鸡蛋并高高兴兴地吃了,说明双方皆有诚意。若男方去女家,被女方看中了也要
2010-05-04 10:29
拜堂(畲族)
行家(畲族)
新娘向长辈献茶(汉族)
献茶(畲族)
迎亲(畲族)
茶在民间婚俗中历来是"纯洁、坚定、多子多福"的象征。明代许次纾在《茶流考本》中说:"茶不移本,植必生子。"古人结婚以茶为礼,取其"不移志"之意。古人认为,茶树只能以种子萌芽成株,而不能移植,故历代都将"茶"视为"至性不移"的象征。因"茶性最洁",可示爱情"冰清玉洁";"茶不移本",可示爱情"紧贞不移";茶树多籽,可象征子孙"绵延繁盛";茶树又四季常青,以茶行聘寓意爱情"坚贞不移",又寓意爱情"永世常青"、祝福新人"相敬如宾"、"白头偕老"。故世代流传民间男女订婚,要以茶为礼,茶礼成为了男女之
2010-05-04 10:28
在中国,茶与婚姻有着密切联系,早在明朝时就有"订亲茶"的记载。清代人福格在《听雨丛谈》卷八中说:"今婚礼行聘,以茶叶为币,清汉之俗皆然,且非正室不用。"与茶有关的婚俗,最有趣的当推闽南和台湾。
闽台婚姻礼仪总称为"三茶天礼"。"三茶"即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 "定茶",同房 合欢见面时的"合茶"。
在旧社会,男方随媒婆或父母到女方家提亲、 相亲,女方的父母就习惯叫待字闺中的女儿端茶待客,茶杯斟满后,依辈份次序分送到男方亲客手中,由此拉开了"相亲"的序幕。男方家人乘机审察姑娘的相貌、言行、...
2010-05-04 10:26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构成了多姿多彩的茶与婚俗趣话。
云南拉枯族人,栽茶是好手,评茶也是专家。当男方去女方家求婚时,必须带上一包茶叶、两只茶罐及两套茶具。而女方家长以男方送来的"求婚茶"质量的优劣,作为了解男方劳动本领高低的主要依据。因此,茶叶质量的好坏就成为青年男、女互相爱慕的先决条件。
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布朗族,举行婚礼的这一天,男方派一对夫妇接亲,女方则派一对夫妇送亲。女方父母给女儿的嫁妆中有茶树、竹篷、铁锅、红布、公鸡、母鸡等。不管穷富人家,在给女儿的嫁妆中,茶树是必不能少的。
藏族人民把茶叶作为婚姻的珍贵礼品。藏民结婚必须熬出大量色泽红浓的酥油茶来
2010-05-04 10:25
茶与婚礼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在缔婚中应用、吸收茶叶或茶叶文化作为礼仪的一部分。其实,茶叶文化的浸渗或吸收到婚礼之中,是与我国饮茶的约定成俗和以茶待客的礼仪相联系的。
男娶女嫁时,男方要用一定的彩礼把女子交换或买过来。
由于婚姻事关男女的一生幸福,所以,以大多数男女的父母来说,彩礼虽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但更重视和更多的还是那些消灾祐福的吉祥之物。茶在我国各族的彩礼中,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一点,明人郎瑛在《七修类稿》中,有这样一段说明:“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义。”从字面上看,好似只讲茶在婚礼中的意义,与茶叶的列入缔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