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05 15:00
[唐] 苏廙 著
汤者,茶之司命。若名茶而滥汤,则与凡末同调矣。煎以老嫩言者凡三品,自第一至第三。注以缓急言者凡三品,自第四至第六。以器类标者共五品,自第七至第十一。以薪火论者共五品,自十二至十六。
第一, 得一汤
火绩已储,水性乃尽,如斗中米,如称上鱼,高低适平,无过不及为度,盖一而偏杂者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汤得一可建汤勋。
第二, 婴汤
薪火方交,水釜才识,急取旋倾,若婴儿之未孩,欲责以壮夫之事,难矣哉!
第三, 百寿汤,一名白发汤
人过百息墨水逾十沸,或以话阻,或以事废,始取用之,汤已失性矣。敢问鬓苍颜之大老,还可执弓抹矢以取中乎?还可雄登阔步以迈远乎?
第四,...
2010-05-05 14:59
蔡襄(1012~1067),北宋兴化仙游(福建)人。字君谟,为北宋著名茶叶鉴别专家。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创制了小团茶,闻名于世。
《茶录》是蔡襄有感于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而特地向皇帝推荐北苑贡茶之作。计上下两篇,上篇论茶,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侯茶、熁盏、点茶十目,主要论述茶汤品质和烹饮方法。下篇论器,分茶焙、茶笼、砧椎、茶铃、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九目。《茶录》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最有影响的论茶专著。
序
朝奉郎右正言同修起居注臣蔡襄上进:臣前因奏事,伏蒙陛下谕臣先任福建转运使日,所进上品龙茶最为精
2010-05-05 14:31
普洱茶和其他茶叶相比是一种特别耐藏的茶,经过一定的时间存放,由于普洱茶的后熟作用,普洱茶的品质会随着存放年限的延长而提高。但是,普洱茶是不是应该几十年无限制的存放下去呢?收藏散茶还是紧压茶呢?怎样存放普洱茶才是科学的呢?用什么气血存放才好呢?
普洱茶越陈越香?
首先指的是自然慢慢发酵的茶,也就是我们说的“生茶”,真正经过了数十年存放的普洱茶,在陈化后发酵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品质,但这类茶稀少,只能作为文物保存。
收藏散茶还是紧压茶?
如果您真的自己有兴趣存放普洱生茶,来体会一下普洱茶品质的改变过程和奇特有风格的形成经历也是很有意义的。建议您储存紧压茶:由于紧压茶体极小,且有规则,易
2010-05-05 14:30
一般家庭选购的茶叶多为罐装或散装茶,由于买回后不是一次泡完,所以就会遭遇到贮存的问题,以下建议几种家庭常用的茶叶贮存,方法如下:
塑料袋、铝箔袋贮存法
最好选有封口且为装食品用之塑料袋,材料后十一点、密度高的较好,不要用有味道或再制的塑料袋。装人茶后袋中空气应尽量挤出,如能用第二个塑料袋反向套上则更佳,以透明塑料袋装茶后不易照射阳光。以铝箔袋装茶原理与塑料袋类同。另外,将买回来的茶分袋包装,密封后装置于冰箱内,然后分批冲泡,以减少茶叶开封后与空气接触的机会,延缓品质劣变的产生。
金属罐装贮存法
可选用铁罐、不锈钢罐或质地密实的锡罐,如果是新买的罐子,或原先存放过其他物品留有味道的
2010-05-05 14:29
茶叶吸湿及吸味性强,很容易吸附空气中水分及异味,若贮存方法稍有不当,就会在短时期内失去风味,而且愈是清发酵高清香的名贵茶叶,愈是难以保存。通常茶叶在贮放一段时间后,香气、滋味、颜色会发生变化,原来的新茶叶消失,陈味渐露。
茶叶宜放在干燥通风处,不能放在潮湿、高温、不洁、曝晒的地方,且周围不能有樟脑、药品、化妆品等具有强烈气味的物品。专家还提醒大家注意,不同种类、不同级别的茶叶不能混在一起保存。不能在保存红茶、花茶时使用生石灰作吸湿剂。
影响茶叶变质的环境因素
影响茶叶变质、陈化的主要环境条件是温度、水分、氧气、光线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温度
温度愈高、茶叶外观色泽越容易变褐色,
2010-05-05 14:27
盛夏多雨,茶叶如保管不善,吸水受潮,轻者失香,重者霉变。 此时,如把受潮茶叶放在阳光下曝晒,阳光中的紫外线会破坏 茶叶中的各种成分,影响茶叶的外形和色、香、味。正确的方 法是,把受潮的茶叶放在干净的铁锅或烘箱中用微火低温烘烤 边烤边翻动茶叶,直至茶叶干燥发出香味,便已妙手回春。
2010-05-05 14:26
一些人在品茶时追求品新茶,喜欢买新炒的茶叶。所谓新茶就是当年春季从茶树上采摘的头几批鲜叶加工而成的茶叶。有些消费者以品新茶为乐,其实,认为茶叶越新鲜就越好的观点是一种误解。因为新茶中的咖啡因、活性生物碱以及多种芳香物含量较高,易使人的神经系统兴奋,对神经衰弱、心脑血管病患者有不良影响。另外,新茶中不经氧化的多酚类物质和醛类物质含量较多,对胃肠黏膜有很强的刺激作用,胃肠功能较差的人特别是慢性胃肠炎者,喝新茶易引起胃脘疼痛、胀满、便秘、口干等症状。
2010-05-05 14:24
藏茶禁忌:
1.忌茶叶含水量较多
2.严禁茶叶与异味接触
3.防止茶叶挤压
明代王象晋在《群芳谱》中,把茶的保鲜和贮藏归纳成三句话:“喜温燥而恶冷湿,喜清凉而恶蒸郁,宜清独而忌香臭”。唐代韩琬的《御史台记》写道:“贮于陶器,以防暑湿。”宋代赵希鹄在《调燮类编》中谈到:“藏茶之法,十斤一瓶,每年烧稻草灰入大桶,茶瓶坐桶中,以灰四面填桶瓶上,覆灰筑实。每用,拨灰开瓶,取茶些少,仍覆上灰,再无蒸灰。”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也有述及:“收藏宜用磁瓮,大容一二十斤,四周厚箬,中则贮茶,须极燥极新,专供此事,久乃愈佳,不必岁易。”说明我国古代对茶叶的保藏就十分讲究。现将当前家庭常用的几种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