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韵飘香

文章存档

2010-05-05 21:24

陆游茶诗续《茶经》

   陆游(1125年一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陆游一生嗜茶﹐恰好又与陆羽同姓﹐故其同僚周必大赠诗云﹕“今有云孙持使节﹐好因贡焙祀茶人”﹐称他是陆羽的“云孙”(第九代孙)。尽管陆游未必是陆羽的后裔﹐但他却非常崇拜这位同姓茶圣﹐多次在诗中直抒胸臆﹐心仪神往﹐如“桑苎家风君勿笑﹐他年犹得作茶神”﹐“《水品》《茶经》常在手﹐前生疑是竟陵翁”﹐所谓“桑苎”﹑“茶神”﹑“竟陵翁”均为陆羽之号。陆游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其《剑南诗稿》存诗九千三百多首﹐而其中涉及茶事的诗作有三百二十多首﹐茶诗之多为历代诗人之冠。 与一般咏赞茶事
2010-05-05 21:22

白居易:融雪煎香茗 春深一碗茶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这首《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所作,诗中描述了玄宗与贵妃的爱情故事,一千多年来,唐明皇与杨贵妃两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挚爱深情,也因《长恨歌》而在中国人的心中回荡不绝。 聪颖绝人 苦节读书 白居易,字乐天,山西太原人,生于德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白居易自幼聪颖绝人,是个天才儿童,出生六、七月便能分辨「之」、「无」二字;五、六岁学作诗,九岁时已熟谙声韵;十五岁知有「进士」
2010-05-05 21:21

乾隆与茶

    清代乾隆皇帝弘历,在位当政六十年,终年八十八岁,这一寿龄既使在现在也是高寿的了,而在中国古代的帝王中更是名列第一的。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乾隆与茶的故事,涉及到种茶、饮茶、取水、茶名、茶诗等等与茶相关的方方面面。   相传,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到杭州,曾四度到过西湖茶区。他在龙井狮子峰胡公庙前饮龙井茶时,赞赏茶叶香清味醇,遂封庙前十八棵茶树为“御茶”,并派专人看管,年年岁岁采制进贡到宫中,当然茶客就是他本人,“御茶”至今遗址尚存。乾隆十六年,即1752年,他第一次南巡到杭州,在天竺观看了茶叶采制的过程,颇有感受,写了《观采茶作歌》,其中有“地炉
2010-05-05 21:20

元、白诗篇换茶茗

  元稹和白居易是中唐时期著名诗人,他们是至交,25岁时元稹中进士,白居易也同榜中式,从此两人同期为官,同被贬外,又同倡新乐府诗,直到元稹于53岁时暴卒,数十年间亲密交往,从未间断。白居易《赠元稹》诗云:“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元异端。”故世称“元白”。 元稹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出为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使,“功夫两衙尽,留滞七年余。”(《醉题东武亭》)在越七年甚有政绩,留下不少诗篇。白居易曾于唐德宗建中三年(782)避难越中,对越中山水风土留下深刻印象,穆宗长庆二年(822)出任杭州刺史,而翌年好友元稹过杭州赴越州任职。越杭仅隔一水,于是两人以竹筒递诗,互相问候
2010-05-05 21:19

范仲淹的《斗茶歌》

    ...
2010-05-05 21:18

曹雪芹对茶一往情深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提到的茶的类别和功能很多,有家常茶、敬客茶、伴果茶、品尝茶、药用茶等。 《红楼梦》中出现的名茶很多,其中有杭州西湖的龙井茶,云南的普洱茶及其珍品女儿茶,福建的“凤随”, 湖南的君山银针,还有暹罗(泰国的旧称)进贡来的暹罗茶等等。这些反映出清代贡茶在上层社会的使用的广泛性。 曹雪芹的生活,经历了富贵荣华和贫困潦倒,因而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对茶的习俗也非常了解,在《红楼梦》中有着生动的反映。 如第二十五回,王熙凤给黛玉送去暹罗茶,黛玉吃了直说好,凤姐就乘机打趣: “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
2010-05-05 21:17

鲁迅喝茶

  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逐渐没落的士大夫家庭。自幼受到过诗书经传的熏陶, 他对艺术,文学有很深的爱好。 鲁迅的外婆家住在农村,因而,他有机会与最下层的农民保持着经常的联系,对民情民俗有很深刻的认识。这结他后来的思想发展和文学创作都有一定的影响。 鲁迅爱喝茶,从他的日记中和文章中记述 了不少饮茶之事、饮茶之道。他经常与朋友到北京的茶楼去交谈。如: 1912年5月26日,“下午, 同季市、诗荃至观 音街青云阁啜茗;” 12月31日,“午后同季市至观音街……又共啜茗于青云阁”; 1917年11月18日“午,同二弟往观音街食饵,又至青云阁玉壶春饮茗”;...
2010-05-05 21:16

王安石验水惊东坡

  王安石老年患有痰火这症,虽服药,难以除根。太医院嘱饮阳羡茶,并须用长江瞿塘峡水煎烹。因苏东坡是蜀地人,王安石曾相托于他:“倘尊眷往来之便,将瞿塘中峡水携一瓮寄与老夫,则老夫衰老之年,皆子瞻所延也。” 不久,苏东坡亲自带水来见王安石。王安石即命人将水瓮抬进书房,亲以衣袖拂拭,纸封打开。又命僮儿茶灶中煨火,用银铫汲水烹之。先取白定碗一只,投阳羡茶一撮于内。等汤如蟹眼,急取倾入碗内。其茶色半晌方见。...
2010-05-05 21:15

朱元璋续茶诗

   洪武三年,朱元璋带了几个心腹秘密来到灵山寺。和尚们拿出灵山一枪一旗的灵山茶,这茶是朱元璋过去未曾见过,更没曾喝过的。当汝宁府派来的巧厨师精心地用九龙潭中的泉水沏泡好灵山茶送到朱元璋面前时,朱元璋打开茶杯盖,一股沁人肺腑的清香直扑口鼻,未曾入口,便产生了一种飘飘然欲仙之感,一口茶进去,舌尖首先有一种浓郁的醇厚之味。朱元璋虽说当了皇帝,有天下各种贡茶,但此时只觉得哪一种名茶也赶不上灵山茶。一杯茶没喝完便对身边的人说:“这杯茶是哪位官员沏泡的,给他连升三级官”。跟随他的一个贴心师爷忙说:“那是汝宁府派来的厨师沏泡的”。意思是他不是什么官员,无法升官。朱元璋也听出了那位师爷的
2010-05-05 21:14

东坡提梁壶的传说

  在宜兴窑场丁蜀地区,在民间流传最广、最深、最普遍的故事,莫过于「东坡提梁壶」。 传说宋朝大学士苏东坡晚年不得志,弃官来到蜀山,闲居在蜀山脚下的凤凰村上,他喜欢吃茶,对吃茶也很讲究。此地既产素负盛名的「唐贡茶」,又有玉女潭,金沙泉好水,还有「海内争求」的紫砂壶。有了这三样东西,苏东坡吃吃茶、吟吟诗,倒也觉得比在京城做官惬意,但这三者之中苏东坡还感到有一样东西美中不足。什么呢?就是紫砂茶壶都太小,怎么办呢?苏东坡想:我何不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一把大茶壶?对,自己做茶壶自己用!他叫书僮买来上好的天青泥和几样必要的工具,开始动手了。谁知看似容易做却难,苏东坡一做做了几个月,还是一筹莫展。 一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