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韵飘香
青城雪芽茶
【简介】
青城雪芽,产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灌县西南15公里的青城山区。这里峰峦叠翠,古树参天,有“青城天下幽”之誉。产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雾雨蒙蒙,年均气温15.2℃,年降水量1225.2毫米,日照190天;土层深厚,酸性黄棕紫泥,土质肥沃。 陆羽《茶经》中就有对青城茶的记载。五代毛文锡《茶谱》记载:“青城,其横源、雀舌、鸟嘴、麦颗,盖取其嫩芽所造”。青城山在宋代就开始设茶场,并形成一套制茶工艺。“青城雪芽”为50年代创制的新茶品种。青城雪芽外形秀丽微曲,白毫显露,汤绿清澈。
青城山产茶历史悠久,宋代即设置茶场,并形成传统工艺。从建国后于50年代制作出青城雪芽新名茶。经测定,该茶叶内含氨基酸高达484.29毫克/100克。色、香、味、形都臻上乘。1982年被评为四川省优质产品。
【工艺特点】
每年清明前后数日采摘一芽一叶为制茶原料,要求芽叶全长在3.5厘米,鲜嫩匀整,无花及杂叶、病虫叶、对夹叶、变形叶、单片叶。
【制茶工艺】
鲜叶以一芽一叶为标准。加工工艺分为杀青、摊凉、揉捻、二炒、摊凉、复揉、三炒、烘焙、鉴评、拣选、复火等工序。杀青在平锅中进行,杀青叶质经摊凉后进行揉捻。二炒、复揉、三炒主要是使茶叶柔软和具条形,给整形创造条件。整形在锅中进行,其法是茶叶入锅搓条,锅温先高后低,炒至茶叶含水量在16%左右时,进行提毫,待白毫显露,即出锅摊凉。然后进行烘焙,至含水量6—7%时出烘。再将烘焙后的茶,逐包进行审评拣选,最后再经复火提香,烘至含水量4~5%出烘贮存。
1、杀青,彩用两手翻炒、抖闷结合;
2、在竹簸里用团揉和推揉法进行手工揉捻,注意保持芽叶完整;
3、二炒,锅温保持80~100摄氏度,到七八成干时起锅;
4、热锅搓条整形,进行提毫;
5、烘焙,以优质木炭作燃料,竹笼上放一层草纸,茶叶放在草纸上烘烤,烘到含水量达6~7%时止;
6、评选取,单锅评选后,足火包装入库。
名茶鉴赏
青城雪芽是近几年发掘古代名茶生产技艺,按照青城茶的特点,吸取传统制茶技术的优点,提高、发展、创制而成的。采摘于清明前后数日,以一芽一叶为标准。要求芽叶全长3.5厘米,鲜嫩匀整。青城雪芽外形秀丽微曲,白毫显露,香浓味爽,汤色清澈明亮,耐冲泡。
茶诗为证
1988年,赵朴初先生来都江堰,品尝青城雪芽后,欣然作词:
青城好,一绝洞天茶,别后余香留舌本,携归清味发心花,仙茗自仙家
青城雪芽外形芽叶壮丽,形直微曲,白毫显露,香高持久,滋味鲜浓,汤绿清澈,耐冲泡,叶底鲜嫩匀整,内含有效化学物质十分丰富,可谓茶中之珍品。
青城不仅产茶历史悠久,而且茶叶花色品种也甚丰富。据五代毛文锡《茶谱》记载:“青城,其横源、雀舌、鸟嘴、麦颗,盖取其嫩芽所造”。青城雪芽是近几年发掘古代名茶生产技艺,按照青城茶的特点,吸取传统制茶技术的优点,提高、发展、创制而成的。
青城雪芽的产地环境舒适,适合茶树生长。
四川灌县的青城山,海拔2000多米,"纵横八百里,有峰三十六"。古称"天下第五名山"。青城山,峰峦重叠,云雾时隐时现,古木参天,曲径通幽,故有"青城天下幽"之称。青城山麓,有一条清澈甘甜的咪江,江水潺潺而下,很早以前这里就栽种茶树。
青城雪芽的采制加工工艺分为杀青、摊凉、揉捻、二炒、摊凉、复揉、三炒、摊凉、烘焙、鉴评、拣选、复火等工序。
青城雪芽是近几年发掘古代名茶生产技艺,按照青城茶的特点,吸取传统制茶技术的优点,提高、发展、创制而成的。鲜叶以一芽一叶为标准。加工工艺分为杀青、摊凉、揉捻、二炒、摊凉、复揉、三炒、摊凉、烘焙、鉴评、拣选、复火等工序。杀青在平锅中进行,杀青叶质经摊凉后进行揉捻。二炒、复揉、三炒主要是使茶叶柔软和初具条形,给整形创造条件。整形在锅中进行,其法是茶叶入锅搓条,锅温先高后低,炒至茶叶含水量在16%左右时,进行提毫,待白毫显露,即出锅摊凉。然后进行烘焙,至含水量6~7%时出烘。再将烘焙后的茶,逐包进行审评拣选,最后再经复火提香,烘至含水量4~5%出烘贮存。青城雪芽外形芽叶壮丽,形直微曲,白毫显露,香高持久,滋味鲜浓,汤绿清澈,耐冲泡,叶底鲜嫩匀整,内含有效化学物质十分丰富,可谓茶中之珍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
青城雪芽的记载,在《茶经》中。
唐代陆羽在其《茶经》中,曾记载:"蜀州青城县有散茶、贡茶"。据说陆羽还亲尝过青城茶,倍加赞赏,把青城茶与九龙茶 (亦产于四川灌县)并列前茅。因此青城雪芽又称青城贡茶。青城不仅产茶历史悠久,而且茶叶花色品种也甚丰富。据五代毛文锡《茶谱》记载:"青城,其横源、雀舌、鸟嘴、麦颗,盖取其嫩芽所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