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韵飘香

金奖惠明茶

2010-05-12 23:22

【类别】绿茶
  【相关诗词】
  滋云蓄雾玉泉液,
  嫩芽初出含清真。
  寒食清明都过了,
  采焙谷雨趁芳辰。
  明·严用光
【相关历史】
  据《景宁县志》记载:唐大中年间(847-859),景宁已种植茶树。咸通二年(861),惠明和尚建寺于南泉山(今鹤溪镇惠明寺村,寺因僧名,村以寺名),并在寺周围栽植茶树。此处所产茶叶品质优异,亦因僧名称惠明茶,迄今已有1100余年的种植历史。现在寺右尚有一株古茶。此茶叶芽乳白带淡黄,冲泡后又呈白色,色、香、味俱佳,人称“白茶”、“仙茶”“兰花茶”。
  景宁惠明茶是浙江传统名茶,古称“白茶”。又称景宁惠明,简称惠明茶。产于景宁畲族自治县红垦区赤木山的惠明村。
  明成化十八年(1482),惠明茶列为贡品,年贡芽茶两斤。专家测定,惠明茶一般年景含游离氨基酸2.5-3.5%,高的年份达3.5-4.5%,甜鲜味游离氨基酸占总量75-90%,酸苦味占总量10-25%,脂型儿茶比例高,冲泡后有兰花香味,水果甜味,还有“一杯鲜,二杯浓,三杯甘又醇,四杯五杯茶韵犹存”的特点。
【生长环境】
  惠明茶产区,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明人严用光在《惠明寺茶歌》中,对惠明寺附近风光作了生动的描述,诗曰:“古柏老松何足数,山中茶树殊超伦,神僧种子忘年代,灵根妙蕴先天春。……滋云蓄雾玉泉液,嫩芽初出含清真。寒食清明都过了,采焙谷雨趁芳辰。”惠明茶主要产于赤木山区,其中以惠明寺及附近为主要产地。惠明寺海拔630米,赤木山主峰海拔1500米,峦接云霄。山上林木葱茏,云山雾海,气象变化万千。每当春秋朝夕,站在山顶远眺,但见山下茫茫烟霞,经久不散。这里土壤以酸性沙质黄壤土和香灰土为主,土质肥沃,雨量充沛。由于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特殊,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本地茶树群体品种的特点。茶农把这里生长的茶树,分为大叶茶、竹叶茶、多芽茶、白芽茶和白茶等种。大叶茶因叶片宽大而出名,是制作惠明茶的优良品种。其次是多芽茶,就是每个叶腋间的潜伏芽能同时迸发,如肥培管理适当,其芽梢可以同时齐发并长。此茶叶略呈圆形,叶质厚实隆起,持嫩性很强,也是加工惠明茶的良好原料。
  茶园多在海拔600米左右的山坡上,土质肥沃,雨量充沛,云雾缭绕,茶树生长环境得天独厚。 该县位于浙南,瓯江上游,属山区及半山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年均气温17.6℃,年均降水量1868毫米,无霜期达268天。土壤以酸性砂质黄壤土及香灰土为主,土质而润泽。山上林木葱茏,常年云雾弥漫。尤以惠明寺及际头村两地居赤木山山腰,海拔约六七百米,所产茶叶最佳。
【加工工艺】
  惠明茶的鲜叶标准以一芽二叶初展为主,采回后进行筛分,使芽叶大小、长短一致。加工工艺分为摊青、杀青、揉条、煇锅4道工序。鲜叶稍经摊放,即行杀青。杀青在锅中进行,锅温200℃左右,每锅投叶量500克。杀青后期逐步降低锅温,在锅中边揉条,边抛炒,当茶条初具弯曲时,改用滚炒与抛炒相结合的手法整形,此时锅温再度略升,以有利于茶香的形成和发展,最后再在锅中煇干。
  制作惠明茶所用鲜叶为芽头肥大、叶张幼嫩、芽长于叶的一芽一叶。制作时先将芽叶于铜锅中炒青,至适度时起锅,摊凉并轻轻搓揉,然后用焙笼烘焙至八成以上干度,再入锅整形翻炒至足干。成茶条索紧缩壮实,颗粒饱满,色泽翠绿光润,全芽披毫,茶味鲜爽甘醇,带有兰花香,汤色清澈明绿。
  成品纤秀细紧直略扁,稍有白毫,色绿润;兰花香高而持久,汤色嫩绿清澈明亮,滋味鲜爽醇和;叶底单芽细嫩完整、嫩绿明亮。
【获奖记录】
  该茶生产始于唐代,因交通闭塞,知者甚鲜;清咸丰年间,始渐有名气;1915年获国际金奖后,遂在全国扬名,1982年被商业部列为全国名茶,行销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城市。民国后期,茶园荒芜,制作技艺失传。新中国建立后,于1979年恢复生产。1982、1986年被评为全国名茶,是名茶中的珍品。
  民国4年(1915),由惠明寺村畲族妇女雷陈女炒制的惠明茶,被送到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通而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因品质特优,被认定为茶中珍品,荣获金质奖章和一等证书。惜在民国年间,一直处于农户零星栽植、粗放制作状态,仅为畲民兑换些许盐布,没有形成商品。
  为参加1915年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早一年浙江省政府实业厅建立了“筹备巴拿马赛会出品事务所”,景宁县政府建设科也成立了“景宁出品分事务所”。时任县知事存记(秘书)的叶葆琪得知景宁籍省参议员胡子森的千金拜惠明寺村雷成女为干妈,雷成女常送点茶叶给胡家,许多人尝过后认为很好。叶荷琪就让雷成女家第二年精制了二斤最好最嫩的茶叶,由政府送出参赛。山乡音讯隔阂,直到1917年,才从省里传来景宁茶叶在巴拿马获奖消息。县政府派人去杭州领奖,因手续不全未领到。又过了一年,1918年3月3日才由“景宁出品分事务所”领取。《景宁县续志》(1933年编)记载云:“茶叶各区皆有,惟惠明寺及 头村出产尤佳,民国四年得美利坚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证书及金质褒章。年输出万斤。”可惜当年的奖状、奖章至今已佚。
【惠明茶由来】
  惠明茶产于浙江省景宁县赤木山惠明寺周围,历史很悠久。相传在唐朝大中年间,有一个畲族老翁,名叫雷太祖,带着四个儿子,从广东逃荒到达江西,又从江西流浪到浙江。他在江西途中,遇到一个和尚,相处得十分亲热,一路同行到浙江。分手以后,雷太祖便在景宁县的个叫大赤坑的荒凉深山坞里塔起了茅篷,父子五人靠垦荒种地度日。后来被强人发现,硬说雷太祖侵占了他的土地,就把雷太祖父子五人赶下了山。雷太祖父子只得重过流浪生活。事有凑巧,他们又在景宁县鹤溪镇遇见了那个同行的各尚,和尚非常同情雷太祖父子的遭遇。就把他们带到自己的寺院里,原来这个和尚就是赤木山惠明寺的开山始祖。和尚嘱咐雷氏父子在惠明寺周围辟地种茶,很快获得了发展,这就是传说中的惠明茶的同来。[1].
【相关事物】
  惠明寺附近茶佳,水也佳。山上树林繁茂,泉眼很多,涓涓细流,大旱不涸。最著名的惠明寺边的一口“南泉”,水质澄清甘冽,四季不涸,矿物质丰富,表面张力大。1979年4月,浙江省有关各级部门在现场作了一次有趣的实验,用300毫升茶杯盛满南泉水,然后向杯中水面慢慢投入镍币(有一分、二分、五分),共投一元五角一分,投到最后一分币时,始见有泉水从杯口溢出。“惠明茶,南泉水”,素负盛名。景宁山区畲族人民都将泉水用去节的毛竹片引到家里,用木桶贮存。这种木桶,也为该山区所特有,采用大木一段,将中心挖空,留下底部,即成“自然”的木桶。由于长年累月装水,桶的四壁长满青苔,桶水更显清澈,别具风味。
【惠明茶发展】
  惠明茶成为商品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事。1958年,景宁县想恢复惠明茶,就到各村挖来茶树挑到惠明寺村去种,可惜都没成活。1965年,张村公社派人到惠明寺后山开了三亩多茶园,用茶树籽来点播,不过还是老办法,自生自灭,形不成产量。就在这一年,惠明寺村惟一中专生雷石才和公社干部一起写了一份要求扶持惠明茶生产的报告到省里,可惜第二年“文革”开始了,没有得到回复。1968年,雷石才分配回张村教书,利用课余时间顶着风险,整理惠明茶有关资料,曾三次拜访鹤溪镇原乡绅叶桐,说服叶先生拿出家藏《景宁县续志》,雷石才得以摘录历史记载。雷石才又多次向省有关部门送报告,到1973年终于得到了省里重视,指示丽水地区科委,将惠明茶列入重点研究课题,对茶叶产区的土壤、气候和栽培、采制等项目进行研究。当年在惠明寺后山开垦了30亩茶园。1974年,派来了茶叶专业中专毕业生屠忠高到惠明寺村、朱学苗到 头村,专职指导茶叶种植。从此,惠明茶走上了标准化生产之路。
  1979年惠明茶正式投产,此时茶园已发展到283亩。当年出版的《中国名茶》一书,对惠明茶的评价是:“茶条肥壮紧结,色泽翠绿毫显,汤色清澈明净,旗枪朵朵相列,滋味甘醇爽口,形味色香俱佳。”
  
茶史追溯
   金奖惠明茶是全国重点名茶之一,主产于鹤溪镇惠明寺村。据景宁县志载:唐大中年间,景宁已种植茶树。咸通二年,惠明和尚在惠泉山建寺。当地畲民在寺的四周垦地种茶,惠明茶因此得名。明成化十八年,惠明茶列为贡品,年贡芽茶两斤。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万国博览会上,中国选送的惠明茶被认定为茶中珍品,荣获金质奖章和一等证书,与国酒茅台同时获得金奖。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从经济、技术上大力扶持惠明茶生产,金奖惠明重新被有关部门评为优质名茶。 
名茶鉴赏
   金奖惠明茶外形肥壮紧结,色泽翠绿光润,银毫显露。冲泡后滋味鲜爽甘醇,带有兰花及水果香气,茶汤清澈明绿,旗枪朵朵,交相辉映,有人很形像地赞道"一杯淡,二杯鲜,三杯甘醇,四杯韵犹存"。
  惠明茶在1982年获浙江省名茶证书,此后又在各项名茶评选会上,屡获殊荣。 
民间传说
   惠明茶的传说(一)
  从前,赤木山有个寡妇蓝二婶,她一个人拉扯着三岁的女儿山明,靠种些山货,砍点山柴度日。 一天中午,蓝二婶正在山坡上拾柴,一抬头忽然看见一个枯瘦的老和尚,靠在一棵松树下,正有气无力地掉着眼泪。 蓝二婶急忙赶过去,问道:"老人家,您怎么了?"连问了几遍,老和尚却只是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蓝二婶不由分说,吃力地把老和尚背回了家,又急忙打来山泉水给老和尚喝,说来也怪,老和尚喝了口水,就缓了过来。在蓝二婶的细心照料下,一天又一天,体力也渐渐恢复了。 这老和尚呀,可喜欢蓝二婶的女儿山明了,每天带着小山明在山林里摘野果,抓野兔,还给小山明讲故事,山明玩得可开心了。老和尚还从身上的包袱里倒出些种籽,教小山明在屋前屋后种上,天天用山泉水浇。一天天地过去了,转眼,春天到了,小山明种下的种子发芽、吐叶,长成了一棵小树苗苗。老和尚教蓝二婶把嫩叶摘下,放在锅里用火炒,再搓 ,再揉,再烘干,收藏起来。 第二天,山明起来想找老和尚玩,却不见了老和尚。蓝二婶和山明找来找去,找到了一张字条,这才知道老和尚是不辞而别了。原来,老和尚是罗汉所变,罗汉见蓝二婶心地善良,又贫穷可怜,就特意给蓝二婶送来了这种茶叶,老和尚在字条上写着,这茶叫"云雾茶",煎茶喝,能醒脑、明目、清胃、润肺、洗肠、通气,可治病哩! 不久,蓝二婶"云雾茶"能治病的消息传开啦,不少人来求茶。蓝二婶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后来,二婶用女儿山明的名字给这茶取名为"惠明茶"。
  惠明茶的传说(二)
  关于惠明茶,还有另外一种传说。
  传说从前有个景宁商人,坐船到南方去。在船上见到一个衣衫破旧的老和尚,商人乐善好施,便布施给老和尚许多银两布匹,老和尚无以回报,就取出身上的白茶及种子,送给商人,并告诉商人说:如家人突有急病时,可取一片,用水沏泡喝下。商人回到家里,就把白茶收了起来,并未当真。过了一段日子,商人的老母急火攻心,突然双目失明。请遍名医也无法医治,商人急得团团转。后来,忽然想起老和尚送的白茶,就忙叫人沏了一杯,给老母奉上。奇特的是,老母喝了这茶,眼睛竟然好了。
  商人见此茶如此神奇,大喜。取出和尚送的种子,命人精心培育,制成茶叶后,又加以宣传和流通。因为喝了这茶眼睛会复名,所以商人给取名叫"会明茶",人们传来传去,成了"惠明茶",这就是惠明茶的传说。

 

   惠明茶早就名冠全球。1915年美洲巴拿马运河通航,在巴拿马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万国博览会,世界各国都选送精致的产品参展。中国选送的惠明茶被公认为是茶中珍品,荣获一等证书和金质奖章。从此惠明茶名声更盛,人们称其为“金奖惠明”。

      
    惠明茶产于浙江省景宁县赤木山惠明寺周围,历史已很悠久。相传在唐朝大中年间,有一个畲族老翁,名叫雷太祖,带着四个儿子,从广东逃荒到达江西,又从江西流浪到浙江。他在江西途中,遇到一个和尚,相处得十分亲热,一路同行到浙江。分手以后,雷太祖便在景宁县的一个叫大赤坑的荒凉深山坞里搭起了茅篷,父子五人靠垦荒种地度日。后来被强人发现,硬说雷太祖侵占了他的土地,就把雷太祖父子五人赶下了山。雷太祖父子只得重过流浪生活。事有凑巧,他们又在景宁县鹤溪镇遇见了那个同行的和尚,和尚非常同情雷太祖父子的遭遇。就把他们带到自己的寺院里,原来这个和尚就是赤木山惠明寺的开山始祖。和尚嘱咐雷氏父子在惠明寺周围辟地种茶,很快获得了发展,这就是传说中的惠明茶的由来。
     
    惠明茶自获国际金质奖后,茶名远扬。据《景宁县志》记载:“茶叶各区皆有,惟惠明寺及漈头村出产尤佳。民国四年(1915年)得美利坚合众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证书及金质奖,生产激增,全邑输出额岁达四五万斤”。惠明茶产区,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诗人严用光在《惠明寺茶歌》中,对惠明寺附近风光作了生动的描述,诗曰:“古柏老松何足数,山中茶树殊超伦。神僧种子忘年代,灵根妙蕴先天春。……滋云蓄雾灌泉液,嫩芽初出含清真。寒食清明都过了,采焙谷雨趁芳辰”。惠明茶主要产于赤木山区,其中以惠明寺及漈头村为主要产地。惠明寺海拔630米,漈头村海拔800米,赤木山主峰海拔1500米,峦接云霄。山上林木葱茏,云山雾海,气象变化万千。每当春秋朝夕,站在高山远眺,但见山下茫茫烟霞,经月不散,颇有“严冬常借玉为容”之感。这里土壤以酸性沙质黄壤土和香灰土为主,土质肥沃,雨量充沛。由于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特殊,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茶树本地群体品种的特点。茶农把这里生长的茶树,分为大叶茶、竹叶茶、多芽茶、白芽茶和白茶等种。大叶茶因叶片宽大而出名,是制作惠明茶的优良品种。其次是多芽茶,就是每个叶腋间的潜伏芽能同时迸发,如肥培管理适当,其芽梢可以同时齐发并长。此茶叶略呈圆形,叶质厚实隆起,持嫩性很强,也是加工惠明茶的良好原料。
       
    惠明茶的鲜叶标准以一芽二叶初展为主,采回后进行筛分,使芽叶大小、长短一致。加工工艺分为摊青、杀青、揉条、煇锅四道工序。鲜叶稍经摊放,即行杀青。杀青在锅中进行,锅温200℃左右,每锅投叶量约0.5公斤。杀青后期逐步降低锅温,在锅中边揉条,边抛炒,当茶条初具弯曲时,改用滚炒与抛炒相结合的手法整形,此时锅温再度略升,以有利于茶香的条形成和发展,最后在锅中煇干。
      
惠明寺附近茶佳,水也佳。山上树林繁茂,泉眼很多,涓涓细流,大旱不涸。景宁县山区畲族人民都将泉水用毛竹挖掉节片接到家里,用木桶积蓄贮存。这种木桶,为山区所特制,采用大木一段,将中心挖空,留下底部,即成“自然”的木桶。由于长年累月装水,桶的四壁长满青苔,桶水更显清澈,别具风味。惠明寺旁的南泉水,为整个赤木山区清泉中最优之泉水,水质甘洌醇和,最宜沏泡茶叶,“惠明茶,南水泉”所泡之茶,“一杯淡,二杯鲜,三杯甘醇,四杯韵犹存”,味浓持久,回味鲜醇香甜,正是高雅名茶之特色。
 
“金奖惠明茶”由景宁县惠明茶业有限公司出品。
景宁县惠明茶业有限公司(前身景宁县惠明茶厂)是我县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有18年历史的一个专业性企业。本公司已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有机茶认证。目前公司拥有茶叶基地1968亩,联结农户基地5000余亩。公司下设惠明茶厂、惠明山庄、惠明茶专卖店。 本公司所开发加工的惠明茶深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同时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产品参展历年夺冠。自1915年获马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后,1977年开始恢复试制名茶;1978—1982年获省级名茶;1982年、1986年评为全国名茶;1991年国际文化节名茶;1999—2001年农业部名牌产品;2002年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国家农业部优质产品基地建设项目之一,浙江省农业厅首批无公害产品基地;2002年浙江省诚信企业推广单位;2002年被丽水市政府评为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惠明”牌商标被丽水市评为著名商标。2002年度被浙江省建设银行丽水市分行信用等级评为AA级企业称号。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