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韵飘香

金华举岩茶

2010-05-12 23:28

婺州举岩,又称金华举岩,属半烘炒绿茶,产于浙江金华北山村一带。

 

举岩茶品质特征为:外形茶条紧直略扁,茸毫依稀可见,色泽银白交辉;香气清香持久,具有花粉芬芳香味,滋味鲜醇甘美;汤色嫩绿清亮,叶底嫩绿匀整。

举岩茶采于清明至谷雨间,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炒制1千克干茶需采6万个左右的芽叶,经摊(摊青)、炒(杀青)、抓(整条)、挺(挺锅)、烘(烘干)5道工序制作而成。工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创新,从而保持举岩茶独特的色、香、味、形。举岩茶又因其汤色如碧乳(古称“婺州碧乳茶”)。

“婺州举岩”和“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名茶的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婺州举岩又名举岩贡茶,源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唐至五代时期为十大茗品之一,一直沿袭至清朝道光年间为贡茶,追溯贡茶历史一千余年,是中国贡茶历史最悠久的茶品。

 

【产地】
婺州举岩贡茶产自金华北山国家4A级风景区双龙洞顶鹿田村一带,此地群山起伏,峰石奇异,树木葱笼,云雾茫茫,海拔600-1200米之间,昼夜温差大。
产地气候条件特殊,曾有“云暗雨来疑是夜,山深寒在不知春”的诗句,说明此地经常出现高空阳光灿烂,山中云雾翻腾,低空细雨蒙蒙,室内暗淡无光的特殊景象。山高、林茂、云多、雾重、雨多、泉清,构成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再加上土壤肥沃,腐殖丰富,是茶树生长的风水宝地。

【起源】
婺州举岩茶源于秦汉时期。道教传说中著名的仙人黄大仙,传说当年修道之时就是依靠岩边茶叶、野地茯苓、古井涌泉充饥解渴,在金华山的古洞内修行,终得道飞升。后来黄大仙云游各地,看到世间眼疾肆虐,百姓深受其苦,他便用当年修炼之地的岩边茶叶救治病人,并将此茶赐名为“举眼茶”。
黄大仙修炼之时所食的岩边茶叶和普济世人所用的“举眼茶”,即为后来的举岩茶,如今仍有大量古茶树生于岩缝内。当年大仙所饮丹泉之古井,于宋朝宣和九年(公元1119年)经过重新修凿,沿存至今。相传此井之泉渗于山水间,钟乳滴贯而成,常年不涸,为大仙炼丹之所用。传说取此井之水最宜冲泡举岩茶,茶水煎如碧乳,清甜甘冽,史书所载“香浮碧乳”、“婺州碧乳”皆来源于此。

【兴盛】
婺州举岩茶源于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在有史料的记载中,唐至五代十国时期,婺州举岩茶为十大茗品之一,一直沿袭至明清两朝为贡茶,追溯贡茶历史一千余年,是中国贡茶历史上最悠久的茶品。
明末哲学家方以智所著《通雅》中有载:“婺州之举岩碧乳……此唐宋时产茶地及名也。”说明唐、宋、明乃至清朝时期,婺州举岩一直是社会公认的茶之名品。

【发扬】
时至近代,婺州举岩贡茶制作工艺濒临失传,经科技人员的精心挖掘,这个有着千年美誉的茶品才得以恢复。
1979年-1981年,婺州举岩贡茶连续3年被评为浙江省名茶;1981年的全国供销系统名茶评比会上,婺州举岩贡茶被列为浙江省四大名茶之首。2006年,婺州举岩贡茶由全国茶业行业百强企业——浙江采云间茶业有限公司接手经营,同期成功申报为金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婺州举岩贡茶”成功申报为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19号文件正式将婺州举岩茶传统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北京奥运圣火采集之际,婺州举岩贡茶作为中国和希腊友谊的纽带,被奥林匹亚博物馆永久珍藏。同年5月婺州举岩贡茶经商务部核准为国礼茶赠送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