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韵飘香

无锡毫茶

2010-05-13 10:11

【类别】:绿茶
  【产地】:江苏省无锡市郊区
  【简介】
  无锡毫茶产于美丽富饶的太湖之滨的无锡市郊,这里群山环抱,四周丘陵起伏,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山下太湖烟波浩渺,碧水荡漾。无锡北面惠山的惠山泉素有“天下第二泉”之称。名湖、名泉、名茶三者汇为一体,相得益彰。
  无锡地处江苏南部的水网区域,属海洋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5.5℃,日照适宜,日照年时数2064,年降雨量877.5~1438毫米,年相对湿度80%以上,优越的生态条件适宜于从福建引进的无性大毫良种的生长。该种具有吐芽早,萌发力强,芽头肥壮,茸毫特多和内含成份丰富的特点。
  【采制】
  无锡毫茶采摘标准分为四级,一级以一芽一叶初展为主;二级以一芽一叶半开展;三级以一芽一叶开展;四级以一芽二叶初展为主。夏、秋茶以一芽二叶开展为主。通常,炒制500克一级毫茶需采1.6~2.0万个芽叶。采回鲜叶及时在室内阴凉清洁的地板上进行摊凉,摊叶厚度3~5厘米,摊放时间据气温高低而定,一般在6小时左右,夏茶气温高,可以缩短一些时间。
  【炒制工艺】
  炒制工艺分杀青、揉捻、搓毫、干燥四道工序。用手工炒制,炒制时在锅径58厘米、深24厘米的龙井电炒锅中进行,锅面必须保持光洁、平滑。从杀青到干燥,全在一口锅内,凭靠工人一双技巧熟练的手,采用不同的手势炒制而成。
  杀青:锅温180~190℃,投叶量700~900克,炒至折梗不断,茶香透露即为适度。历时3~6分钟。
  揉捻:锅温100~110℃,揉至芽叶卷曲成条为宜,也可采用微型揉捻机揉捻。历时12~15分钟。
  搓毫:是毫茶成形、显毫的关键工序,当锅温80~90℃,用双手在锅中搓揉茶叶,边搓揉边在锅中翻动茶叶,至使芽叶卷曲显毫为适。历时15~18分钟。
  干燥:目的是继续蒸发水分,固定形状。锅温70~80℃,用双手继续翻炒茶叶,但动作应轻巧,不碰断茶叶,不脱落茸毛,当茸毫全部显露,含水量在6.5%左右起锅摊凉,包装贮藏。历时约8~10分钟。
  【品质特征】
  无锡毫茶品质特征:外形肥壮卷曲,身披茸毫,香高持久,滋味鲜醇,汤色绿而明亮,叶底嫩匀。冲泡后白毫显见,汤色碧绿澄清。饮后体会:滋味鲜醇香气清高。
  【社会评价】
  无锡毫茶为江苏名茶林中的新秀,是无锡茶树品种研究所等单位的科技人员从1973年开始研制,几经周折,终于获得成功,1979年通过了科技鉴定,相继获得了省、市重大科技成果奖,优质名茶称号,1986年被商业部定为全国名茶之一,1989年在西安农牧渔业部优质农产品评比会上,又荣获全国名茶称号。
  【茶史追溯】
  无锡茶文化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有惠山寺僧植茶的记载。著名的"天下第二泉"惠山泉更像一颗明珠,为无锡茶文化增添了一道璀璨的光彩。为了发挥和继承无锡丰富的茶文化,无锡农业科研人员经过6年多的辛勤研制,于1979年创制成功了无锡毫茶。无锡毫茶创制成功后,在历届名茶评比中获奖,并远销美、英、加拿大等国家,获得好评。
  【茶诗为证】
  无锡访茶,最最要紧的有三件事:竹炉煮茶、二泉水、品毫茶。其中的竹炉和二泉更是名声久远,茶客不可不睹其风采。有诗为证:
  寒夜
  杜耒(宋)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按】寒夜客来,拥炉品茗,自是人生一大快事,何况窗前月色里还有梅花点缀,情景倍佳于它日。 【竹炉】竹制的茶炉。
  题陆子泉上祠堂
  杨万里
  先生吃茶不吃肉,先生饮泉不饮酒。
  饥寒只忍七十年,万岁千秋名不朽。
  惠泉遂名陆子泉,泉与陆子名俱传。
  一瓣佛香炷遗像,几多衲子拜茶仙。
  麒麟画图冷似铁,凌烟冠剑消如雪。
  惠山成尘惠泉竭,陆子祠堂始应歇。
  别 石 泉
  李 绅
  在惠山寺松竹之下,甘爽,乃人间灵液。清澄鉴肌骨,含漱开神滤。茶得此水,皆尽芳味。
  素沙见底空无色,青石潜流暗有声。微渡竹风涵淅沥,
  细浮松月透轻明。桂凝秋露添灵液,茗折香芽泛玉英。
  应是梵宫连洞府,浴池今化醒泉清。
  【名茶鉴赏】
  无锡毫茶成品条纹紧而卷曲,肥壮翠绿,白毫披覆,香高味浓,色绿明亮,茶汤晶莹隐翠,茶叶清香鲜醇,别具风味。若以二泉水冲泡,"无锡茶,二泉水"相得益彰,则更得毫茶之真味。

 

  无锡,山美水美物产美,连它的历史传说都因了美女的存在而格外美丽。烟波浩淼的太湖,景色秀丽的蠡湖,号称"江南第一山"的惠山,象征无锡古老历史的锡山,山山水水无不令人陶醉。鼋头渚公园、蠡园、梅园、锡惠公园名闻遐迩,东林书院、张闻天故居、泰伯庙、泰伯墓、徐悲鸿纪念馆驰名中外,唐城、三国城、水浒城更因其宏伟壮大吸引着中外游人。太湖沿岸,鱼池、桑林、白屋、瓦舍,一派江南水乡特色。秀丽的山水孕育了丰富的物产,无锡毫茶作为绿茶新秀近年来也是大放异彩,吸引着茶人争相一品其风采。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