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韵飘香
八仙云雾
“入山无处不飞翠,八仙云雾百里香”。
八仙云雾茶,原名“八仙茶”,产于陕南平利县八仙区松牙乡一带,因其地云雾缭绕,故名。
八仙云雾茶,是80年代平利县茶技站科技人员和当地茶农创制的新名茶。1984年开始研制,1986年7月通过省级鉴定,1987年被评为陕西省优质产品,1988年获“陕西省优质名茶”称号,1990年在中国西部名茶研讨会上获“陆羽杯”奖,1991年荣获中国优质保健产品金奖,成为中国和陕西名茶的后起之秀。
平利八仙区位居巴山主脊,群峰矗立,山峦重叠,雄伟秀丽,气势磅礴。古时神话传说,铁拐李等八仙云游四海来到这里,被巴山深处幽静奇异的山光水色所迷恋,曾留步此地。至今在八仙区与岚皋县接壤的神仙台之顶,还存有汉钟离与铁拐李的棋阵遗迹。后来人们在这深山峻岭、荒无人迹的茫茫原始森林中,发现一垛大屋,周围古木参天,团团围住,屋内还有野炊的痕迹可辨。木壁周围的古树上,留有8位仙人的大名,“八仙”之地名,遂由此得。
八仙云雾茶的主产地在平利县八仙区松牙乡,原来这里并不产茶。相传,在300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间,移民张氏由湖南带来茶种,种在牙河脑磨子沟。由于气候适宜,生长繁茂,茶香袭人。因茶叶品质极好,传出去后,你种我栽,不几年就栽遍了东山西沟。新中国建立后,又不断发展,现有茶园2000余亩,年产茶叶8万公斤以上,是1980年的20倍以上。无论总产和单产,均居全县14个产茶基地乡之首。
八仙云雾茶,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松牙乡的地形特殊,据旧《平利县志》记述:“将军擂鼓入云峰,百步仙梯尚有踪,大小师凸环太极,象鼻门牙锁双龙”,形象生动地描写出牙河山势交错,地形封闭,具有高山特点的小天地。这里群山环抱,峰峦陡峻,山高谷深,竹木葱茏。最高的山峰海拔1700余米,一般海拔800米左右,自然形成茶园屏障和特殊的小气候。山清水秀,云缠雾盖,没有污染,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而且多是宵雨昼雾,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茶叶营养成分和芳香物质的形成和积累。茶园多分布在海拔1000~1400米深山幽谷之中。加之光照适度,土壤松透,土质肥沃,是茶树生长的良乡沃壤。茶树生长在这样优异的自然环境中,饱受阳光雨露的滋润,叶质柔嫩,叶片肥厚,具有“高山云雾出好茶”的优势。有人曾赞美道:“雾锁千树茶,云开八仙峰,香飘千里外,味在一杯中。”
八仙云雾茶产于陕西平利县;采用生长在海拔1400米,达到我国茶树栽培生理极限的鲜茶原料加工的“八仙云雾”茶,外形可与西湖茶比美,内含氨基酸3.86%、茶多酚23.28%、咖啡碱4.7%,水浸出物44.80%,硒2.46—3.52PPm,经质检机构检验,其产品达到并超过国家无公害标准,属全天然、纯绿色、无公害保健珍品。所开发的“女娲银峰”茶外形挺直显峰,色泽翠绿显毫,汤色嫩绿明亮,味爽回甘,清香持久。冲泡于杯中,芽尖向上,栩栩如生。2002年茶获农博会金奖,“女娲云雾”茶外形扁平似燕尾,色泽翠绿,质嫩香久,味醇回甘,汤色黄绿明亮,叶芽绽如花朵,曾获中国保健食品金奖。女娲毛尖茶外形苗秀微曲,白毫显露,色泽翠绿,汤绿味醇,馨香持久,曾多次荣获省优产品称号。2003年我们通过西洽会成功举办了茶文化节,在省内外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通过安康龙舟节,举办中国平利女娲文化研讨会,以此为契机大力宣传推介平利名茶,把平利茶叶、绞股蓝推向全国。得到了与会的政要、知名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现在平利茶叶、绞股蓝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大中城市一直受到青睐,其市场前景十分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