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03 22:13
(一)绿茶制造工艺
绿茶的加工,简单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其中关键在于初制的第一道工序,即杀青。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基本上是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绿茶的品质特征。
(1)杀青
杀青对绿茶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红变;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随着水分的蒸发,鲜叶中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消失,从而是茶叶香气得到改善。
除特种茶外,该过程均在杀青机中进行。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有杀青温度、投叶量、杀青机种类、时间、杀
2010-05-03 22:12
中国制茶历史悠久,自发现野生茶树,从生煮羹饮,到饼茶散茶,从绿茶到多茶类,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制茶,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变革。各种茶类的品质特征形成,除了茶树品种和鲜叶原料的影响外,加工条件和制造方法是重要的决定因素。本文就制茶历史做简单介绍。
(一)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
...
2010-05-03 22:08
「茶的制造」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有人说「好茶可遇不可求」,对讲究品茗的人而言,也的确如此。因为要制出高品质的茶叶,必须要各方面的条件相互配合得宜,才能令人「余味绕口」;好茶入口,不仅令人心旷神怡,对品茗者而言,其滋味确是能令人回味无穷。
「天、地、人」三者是制茶最重要的条件,唯有三者能充份配合,才可制出高品质的茶叶。所谓「天、地」是自然条件,天是「天时」,也就是气候,茶树性喜温暖多雾的天气,平均温度以十五度到二十度最为理想,地是「地利」,也就是土质,茶树生长的最佳场所是高岩峭壁,终年饱受云雾滋润,所以茶树一般都生长在山坡地。茶树是否能得「天时与地利」,对于成茶品质的好坏,有很大的影
2010-05-03 22:06
唐代均以苯青团茶为主,依形状可分为八种等级(胡靴型、牛臆型、浮云型、拂水型、膏土型、地潦型、竹撬圣及霜荷型等,前二种为上极品,后二种为粗级品),至宋代对茶的品质更为讲究,宋帝皆嗜茶饮,尤其是宋徽宗赵佶,他不仅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对茶也有深刻的研究,手着「大观茶论」谈论茶事,更不惜出重金以寻新品种的贡茶,因此团茶种类不断翻新,据宣和北苑贡茶录所记,贡茶在极盛时,有四十余种品类,且在制茶技术更有一大步的进展。
据赵汝砺「北苑别录」记载的团茶制法。较陆羽的制法又更精细,品质也更为提高,宋团茶制法是采、拣芽、榨、研、造、过黄等七个步骤。
采茶
由于贡茶的大量需求,得训练一批采茶
2010-05-03 22:02
如欲窥中国制茶技术演进的全貌,从历代的茶书探索,即可得一完整的概念。唐朝以前因无专论的茶书,关于茶的总总,约只限于文人的吟咏,而对其基本认识则文献阙阙,故难以考证汉、魏、六朝制法究为如何?,不过由茶经第七章茶的逸事中,摘录北魏张揖所着广雅一文曰:「荆巴之间,采茶叶为饼状……。」由此可得知唐以前即做成饼状的团茶,这应是不会错的,至茶经出,即将制茶的器具及方法著书立论,承先启后,公诸社会,后人欲研究茶史、茶事,均首推茶经,原因即在此。对于制茶过程及使用器具,陆羽分二、三两章分别说明,而团茶的制造方法陆羽则分采、蒸、捣,拍、焙穿、藏等七步骤。并列如下:
采茶
茶叶的采摘约在二、三月